掌指开花>仙侠修真>楞严经修学法要 > 第5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
    《楞严经》修学法要,常钦和尚尼慈悲!诸位法师,诸位在家菩萨,阿弥陀佛!

    请大家打开《讲义》第十一面,戊三破计中间。

    在整部《楞严经》的理论篇当中,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个重点,就是这个菩萨,第一个、我们云何应住?这讲到这个安住的问题;第二个是云何降伏其心?就是你平常是用什么来调伏你的妄想心。那么在整个学佛的过程当中,第一件事,你还没有开始修学之前,你一定要把自己安住下来。

    为什么我们学佛要安住呢?

    我们看印光大师也好,善导大师也好,他对我们啊,诃责我们是:生死罪障凡夫。当然我们对这句话,什么叫生死罪障凡夫,我们刚开始也不懂,就这样读过去。但是等到你开始发心受戒,你站在十方诸佛面前,许下你的心愿:从今开始我某某某,我要誓断一切恶,誓修一切善,誓度一切众生。你许下你生命的目标,你希望能够很正确的走向大乘的光明之道,这个时候你就发觉,我们果然是生死罪障凡夫。为什么呢?虽然我们受了戒,但是我们这个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不该做的事还是做了,不该讲的话还是照讲。当然,我们刚开始的对治就是忏悔嘛,还有什么方法?但是这样子不断的做、又忏悔、做又忏悔,你永远没办法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所在。

    《楞严经》它就是很真实的去面对——我们的障碍从什么地方来?

    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?为什么我们会去说不该说的话?这问题出在哪里?当然本经的意思就是说,你就是安住妄想。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。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我们的心有所住,就住在那个心中的影像。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色尘有色尘的影像,音声有音声的影像,我们就住在这个影像上,然后就开始打妄想,然后就开始启动我们无量无边的生死的业力。

    你看,圣人为什么他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他不会启动他无始的生死业力?佛陀在大乘经典说:阿罗汉证得无生,但是他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并没有结束,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办法把生死业力启动呢?因为他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他无住,所以这个业力不能得果报。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本来无一物,我们自己去惹尘埃啊。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仁者心动,然后就住在外境、就打很多妄想、任何就开始变成一个生死罪障凡夫,就是这样出现的。

    现在我们第一个重点:就是就是把心带回家!

    你一定要把你那种活在妄想的心,要回归到你不生不灭的心,这是你学佛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你看有些人他的心啊,起起伏伏的,有时候修得很好,有时候情绪变化很大,这个人没有真正安住嘛。你没有真正安住。正如阿难尊者在本经讲到的,他自己跟佛陀表白:身虽出家,心不入道。我发心出家,但是我那个圣道一直进不去。佛陀说你为什么进不去,你知道吗?为什么大众修行,大家共修你也参加,那么别人进去了圣道,你进不去呢?因为你依止生灭心。

    圣道是不生不灭的!诸位要知道,你用生灭的心,你根本进不去圣道的,你在佛法当中顶多是修福报,你跟圣道就像海公说的连梦都梦不到。依止生灭心的人,尚未梦在。就是你连作梦都梦不到,不要说平常。所以我们不调整我们的心态,我们不断的去三宝中用功,真的是事倍功半,总是一个门外汉,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啊!

    所以智者大师说:依止生灭心修学三宝谓之缘修,跟三宝结个缘。点点头,彼此认识一下,对整个三宝当中安乐解脱的甚深广大的功德,你就是在门外看一看,如此而已。不是我们不够用功,我们的心态有问题。因为我们习惯性就是打一个妄想,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不可以这样子。修行人你不能跟着你的情绪转,你不能跟着外境转,你不是说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不可以。

    你修首楞严王三昧,你要改变你的心态,重点不是说:我喜欢做什么,而是我应该做什么。要把那个我喜欢做什么的心态,改成我应该做什么,你就成功了。你不要管外境怎么变化,你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,天塌不下来的。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心,在外境里面攀缘的心,慢慢的收回来,这是第一个,你一定要把心从外境攀缘执着的心,全部的把心带回家,然后在不生灭心安住,你才可以进入到整个佛法的大乘甚深的这个功德之道。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第一个,你要先把自己安住啊!

    古人说:你上路了没有?你找到高速公路了没有?你还在市区打转,你一辈子就在市区打转。我上路了以后,虽然我这个人修行懈怠,但好歹我是正确的走在这个高速公路,我到达我的目标是迟早的问题啊。是迟早的问题。所以一个人安住的时候,他的心是外面的风怎么吹,该做什么,你还做什么,因为你心中不再被这个外相所转,这第一个。所以我们花了这个七处破妄,十番显见,那么从这当中了解到达妄本空、知真本有,就是让你安住。你是不是真实的安住了?这是很重要的。一个初学者当然我们一见面说,哦!你今天拜几拜佛?念几声佛号?其实这个都是枝末。你看古代的禅师:云何应住?你心住在哪里?这是根本,这是根本问题。

    那么当我们的心从一个攀缘的心,慢慢的回归到不生不灭的心,接下来做什么事呢?云何降伏其心。就开始你有资格谈修行了。

    降伏其心有两个方法——

    第一个、假设你是智慧比较高的人,从理观——不迷下手。

    这个地方不迷的观照力,本经讲到空假中三观——

    (一)以空观来破除你心中的妄想。

    (二)以假观来建立你未来的理想目标。

    大乘佛法,它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。空观是空掉你的心中的想像情绪。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第一个产生感受,第二个产生很多很多个人的想像,这个都要空掉。但是名利不可争,义务不可辞,你要有你的目标啊。人要去创造未来。那么靠谁创造呢?靠假观啊。你要去忆念佛陀的功德,产生强烈的皈依,这个都是靠假观啊。所以我们把这个相消灭了以后,空观是把心中的这种乱七八糟的相消灭以后,假观你又重新建立一个清净的相,借假修真嘛!然后从这个相当中,去开创你的未来安乐的果报。空假中三观来不断的调整你自己。所以大乘佛法是有所放下,有所提起。空观是放下你的妄想,假观是你该做什么,你还做什么,做你该做的事。那么从空假中三观,你就开始知道你自己什么该放下?什么该追求?就以这样的智慧来引导你整个身口意的修学,那当然是利根人啦!

    第二个、你说:我的观照力提不起来怎么办呢?从不动下手,先让自己不动。

    不动——在本经讲到两个方法:第一个你持戒,严持四根本重戒: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,不要乱动。第二个就是持咒,你看我心有千千结,我没办法对治,可以,转念念佛,或者转念持咒。安住咒语、安住佛号,也可以远离妄想。所以诵咒、持戒,从这个事修下手也是可以。

    所以整个云何降伏其心?就是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。包括理观,包括事修,二个双管齐下,来对治我们无始的习气。